谷雨过后,粮食河南冬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稳产辉县市种粮大户杨森的保供不放麦田里,当地农业农村局的重农抓粮高级农艺师吴乾坤正在指导他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农艺师 吴乾坤:小麦扬花期是粮食小麦赤霉病防治非常关键的一个窗口,咱们用450克每升的稳产戊唑咪鲜胺,一亩地用20到25毫升。保供不放
去年秋冬种赶上了罕见秋汛,重农抓粮尽管在辉县市各部门努力下,粮食当地近70万亩小麦实现了应种尽种,稳产但大部分小麦由于播期晚,保供不放弱苗偏多,重农抓粮三类苗占比一度达到28.8%,粮食是稳产近十年来最差的。
为抓紧窗口期促弱转壮,保供不放今年春节刚过,辉县市农业技术人员就及早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壮苗”行动,通过田间管理技术来弥补晚播弱苗的不足。
杨森的1300多亩小麦近一半是弱苗,吴乾坤今年已经第六次来到他的地块。有了吴乾坤支招,杨森迅速拨通当地“云农场”服务电话。
距离杨森的麦田不到7公里的“云农场”,是当地专门设立的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半径覆盖周边50公里。除了保障农资供应,“云农场”还提供测土配肥、技术培训等服务。不到20分钟,“云农场”配送员就把两箱农药送到杨森的地头。随后,农技部门调配的4台大功率植保无人机,开始准备作业。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农艺师 吴乾坤:一定要注意,高度不能超过两米半,不要飞得快。
四台无人机连续作业三个多小时,杨森的1300多亩小麦全部完成病虫害防治。
河南省辉县市峪河镇四街村种粮大户 杨森:去年麦子种的比较晚,11月15日左右才种完,我一直担心麦子的长势。通过农业专家的指导,(今年)我施了三次肥,打了两遍药,防虫害、营养药,目前看到麦穗都长齐了,我心里也很踏实,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
“科技壮苗”行动开展以来,辉县市共有11个科技小分队近120位农技人员包村到户开展促弱转壮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农业、供销、电力、水利多部门联动,当地小麦苗情转化效果明显。
河南省辉县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海霞:到目前为止,我市的三类苗比去年越冬期减少了15.3万亩,一类苗比去年越冬期增加了21.4万亩。目前我市69.7万亩的小麦,长势好于预期,丰收基本在望。
一线调研:多措并举保障早稻面积稳定
在我国,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其中,早稻不仅是一季口粮作物,还关系到双季晚稻的茬口,稳定早稻面积,对稳定全年粮食面积十分重要。
今年,南方早稻主产区采取了哪些举措,力促早稻面积稳定的?来看记者在早稻大省湖南的一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