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在上海便利店住了23天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4月1日,我一个人上海浦西封控。上海
李娜运营的便利便利店,疫情期间坚持不打烊,店住此刻也锁上了大门。我一个人
在很多人看来,上海这一天意味着痛苦的便利宅家生活的开始。但对于李娜来说,店住却是我一个人守店多日后,终于可以回家的上海日子。
李娜 今年32 岁,便利安徽淮南人,店住13岁那年来到上海,我一个人现在是上海闵行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
她住的便利小区早在3月9号就被封闭了。为了让便利店运转下去,继续给大家提供物资,从3月9日到3月31日,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整整23天。
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顾客“求着”回家。
我们联系到她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吓坏了”。
“我连小学都没毕业,我做的也是很普通的事情,怎么会有人关注到我呢?你们是不是骗子呀?”
以下是她的自述。
突然通知被封
再也没见过孩子
接到小区被封的消息时,我刚把儿子送回他奶奶家。
我和老公住在虹梅南路,离我工作的店不远。我们有两个孩子,小儿子才2岁,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为了她读书方便,孩子们平时都和奶奶住在浦江镇,不在我们身边。
3月8日是我儿子的2周岁生日,那天我把他接到家里,陪他过了个生日,第二天一早就送他回浦江镇了。想不到从那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两个孩子。
儿子生日那天家里布置的气球,现在还有一部分没收起来送走儿子后,我像往常一样到店里上班。10点多突然接到小区通知,召回全部在外人员,开始只进不出的封闭式管理。
居委会给我打了三四个电话催我回家,但我一直走不开。当时店里有好多顾客在囤物资,大家都意识到疫情严峻,人心惶惶的。
我在这家店做了两年多,和周边小区的居民太熟悉了,就像朋友一样。不停有人给我发消息,问我便利店会不会关门,还能不能来买东西。
大家都希望我这家店能开下去。我们这里是学区,附近住了很多学生,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喝牛奶、要营养均衡,有的还比较挑食。其实大人倒无所谓的,主要是为孩子考虑。
我自己也是妈妈,很理解他们的感受,就想着干脆住在店里吧,能撑一天是一天,这种时候哪怕送几个三明治也是好的。
我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 孩子有老人照顾,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而且女儿8岁了,她留在奶奶那里,正好还能帮奶奶做点事。
想好这些细节后,我让老公先回家,告诉他我要留下守店。 他也是便利店的员工,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以很支持我的决定。
居委会又一次打电话给我,我说了我的苦衷。对方很通情达理,让我把个人信息发给他们登记一下,就不再要求我回去了。
本来店里加上我有3个店员。两天后,一个小姑娘陪妈妈回老家做手术了。又过了两天,另一个大姐的小区被封了,到现在也没能出得来。从那时开始,这家店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为300人配送物资
坚持24小时营业
留在店里的生活其实和以前差不多,拣货、收银、配送……但我完全没想到顾客的需求这么大,几乎是正常情况下的3倍,我一个人渐渐有点力不从心。
疫情之前,我和老客人之间有个微信群,他们有什么想买的会提前告诉我,这样效率比较高。本来群里只有30多个人,这段时间一下子涨到300人了,很多都是被封在家里,需要送货上门的。
我们有个小程序,可以在上面下单,然后选择到店取货或是外卖到家。但最近这段时间人手不够,接不了外卖了,我就决定自己给顾客送过去。
不过,我最远也就只能送到前后左右4个小区和楼上1个小区,因为我不会骑车,只能走过去,稍微远一点我就无能为力了。
门店附近的4个小区但其它小区人也急着买东西呀,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每次接完小程序的单,我会开一会儿美团外卖,外卖小哥有电瓶车,配送范围更大一些。
但这样做很容易爆单,所以我只敢放开几分钟,进来两三单了,马上关掉。等周边小区的需求都满足了,再开、再接、再关。总之尽量让更多人能买到物资。
附近学生多,大家最急需的就是牛奶了。前两天有位妈妈跟我说,还好我每天都送牛奶过去,她儿子最近又长高了几公分。我听了也特别高兴,都是母亲,明白这种心情。
还有一些上班族,居家办公很辛苦,想喝现磨咖啡,知道我们店里牛奶紧缺,就会自己带着奶过来,让我帮忙做杯拿铁之类的。那种感觉特别像自己家人,不分你我的。
一开始我考虑得不周到,每天的订货量都是按照小程序和群接龙的数据来计算。 结果就是,还有一些不会用手机的老人、过路的公交车司机、来社区测核酸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进店想买点吃的喝的,但我已经没货了。
最让我难受的一次,是遇到了一位在附近巡逻的警察。他来买早餐,但货架上是空的。他很失望地对我说,饿着肚子找了一大圈,就你们家店还开着,结果东西还卖完了。
看到他走出去的背影,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后来我就知道了,订货的时候要留点余量,给这些人准备着。
我们店疫情前一直是24小时营业的,这段时间领导给我配了几个来守夜班的小男孩。偶尔实在安排不了人手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店里,宁可少睡一点,也尽量保证20小时的营业时间。
其实一个晚上也来不了几个人,但我们还是坚持要守夜,因为这时候出现的顾客一定都是有紧急需求的,比如刚下班的大白、物流司机、志愿者……他们白天很辛苦,只有在夜里才能来买点吃的。
收到鞋子和暖宝宝
被顾客邀请去家里洗澡
时间久了,越来越多顾客知道我住在店里,都很关心我,每天在群里嘘寒问暖的。
其实店里的生活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艰苦。吃饭是最容易解决的,我们店里有盒饭,还有饭团、三明治、寿司,好吃的可多啦!这些公司都会给我报销的。
睡觉的条件会简陋一些。我在仓库里找了几张厚纸板,地上铺一层,就算是床了。
第一天,店里的同事从家里给我拿了条毯子过来。当时天气挺暖和的,凑合凑合就睡了。没想到后来突然降温了,好在公司送的棉被及时赶到,还有很多顾客在群里问我需要什么,有人直接给我送来了暖宝宝。
洗澡是最难克服的。 店里没有淋浴条件,所以我20多天没洗过一次澡,只能等每天半夜忙完了,去卫生间擦擦身体。
偶尔我会端个盆到外面洗个头,不过总觉得这样影响不好,也不大好看,都是速战速决。
到了第20天左右,楼上小区有个女孩邀请我去她家洗澡。她说自己一个人住,没什么不方便的。但我还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了她,毕竟现在疫情严重,我每天接触那么多顾客,万一身上携带病毒,不是把人家害了吗?
可是这个女孩特别热情,反反复复来劝我。正好那天我们在做抗原自测,我看到自己的结果是阴性的,才放下心来,去她家洗了个澡。
这段时间,无论是我的顾客,还是公司的领导同事,大家都对我太好了。
有一天雨下得很大,我在外面拉车送货,穿着一双棉鞋。在水里走来走去,鞋很快就湿了,渗水得厉害。
晚上睡觉前,我在群里和客人们聊天,忍不住感叹了两句:没有换洗衣服倒没关系,但鞋子湿了是真的很难受。
很快有人给我发消息,问我的脚是几码的,要把她们家多的鞋送给我穿。
我看了她发来的照片,人家拿出来的是很好的鞋子。而我天天在外面跑,不想糟蹋了这么好的鞋,所以还是拒绝了。
后来我们领导听说了这件事,找了其它门店的一个同事去我家,我老公从小区墙里边把干净的鞋丢出来,同事在墙外边接应,再给我送过来。特别好玩儿,也特别感动。
当然,也不是没有过烦恼的时刻。 疫情之下,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难免有矛盾。 我就曾因为劝一个顾客把口罩戴好,激怒了他,被他劈头盖脸一顿骂,还砸了我的收银台。 当时我就绷不住了,当着店里好多人的面委屈地哭了。
不过大家都是站在我这边的,有的顾客情绪比我还激动,义愤填膺的,一直安慰我。群里其他人也都在帮我说话,很快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做服务行业,哪有不受气的呢?但这20多天,我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暖心的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每一个人都那么善良。
在贴封条的店里睡了一夜
被“求着”回到家
3月27日,上海宣布了新的封控政策。浦西4月1日开始要封闭4天,我们店肯定也不能开放了。
让我完全没心理准备的是,才刚3月30号,街道就提前封了。
上午10点多,有人带着封条到我店里,当时很多顾客正在买单,我赶忙和对方商量,能不能等大家买完东西再封,毕竟好多人家里都没有物资了。对方也理解这种情况,宽限了我们一段时间。
周边居民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想赶在闭店前最后来囤点货。我怕大家聚集感染,所以安排他们分批进来,店里人员不能过密。
等顾客都走了,我把大门锁上,去后面的仓库收拾了一会儿。 没想到等我从仓库出来,前后门都被贴上了封条,大概是负责封店的人路过这里,以为我已经不在了。
当时我倒没觉得害怕,反而是想,大不了我就在店里多睡几天,不营业就是了。如果这时候回家,小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万一临时通知开店怎么办呢?
于是,我真的在贴上封条的店里又睡了一夜。
第二天醒来,顾客群炸开了锅,每个人都在劝我回家,怕我再待下去会出事。大家还纷纷晒出社区发的菜,让我不用担心,他们现在物资充足。
最后,我几乎是被群里的人“求着”回了家。
31号,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告别了自己住了整整23个日夜的小店。 离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然后回到阔别已久的小区。
虽然店关了,但我们群里还是每天消息不断。经过了这些日子,大家早就变得像朋友一样了。我到家第一时间就在群里报了平安,有人牵挂的感觉很温暖。
昨天,群里有个小姑娘说自己的卫生巾用完了。我看到后,帮她联系了那个曾经邀请我去洗澡的女孩,给她送了一些过去。我突然发现,即使我不能卖东西了,我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为大家做点什么。
这些小区的居民虽然住得很近,但大多互相都不认识。而我知道他们都是谁、住在哪,我可以当作一个沟通信息的桥梁,为他们找到能提供帮助的人。
回家的这几天,不再需要每天送货,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下来,最想念的就是孩子。
和他们将近一个月没见了,不知道他们长高了吗?有没有听奶奶话?儿子2周岁生日那天,我给他称了体重,21斤了,也不知道现在重了没有?
还有奶奶,老人家70多岁了,不会跟我们视频。那天街道发了菜,她不懂是怎么回事,打电话来问我:“这是要钱的吗?”我说是免费的,她才敢收下。
我只能每天一遍遍翻手机里的照片,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全家人能团聚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娱乐)
-
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包括采购电动汽车电池
日经新闻11月22日消息,到2030年,马自达将投入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包括采购电动汽车电池。据报道,马自达已同远景动力达成协议,以确保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并增加国内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 ...[详细]
-
川阅全球宏观展望2023年,衰退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这可能是当前市场对于明年经济最确定的关键词之一。不过提到经济衰退,有部分概念容易被混淆,例如市场常常把“美国经济衰退”、“海外经济衰退”以及 “全球经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黄坤11月22日,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进入40天倒计时。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当前银行及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进度不一,部分公司提前 ...[详细]
-
本文来自中关村在线华为正式宣布发布鸿蒙3.0.0.163官方更新,nova 9系列和nova 10系列手机已经适配,并推送给首批成功报名测试版的用户。本次更新适配机型包括 C版本号为 C00 的以下机 ...[详细]
-
央视网消息:据“成都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为保障生鲜市场价格秩序稳定,9月1日上午,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生鲜电商平台价格行为行政指导会。多多买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美团优选、淘菜 ...[详细]
-
跨省流动人员“落地检” 防范跨区域疫情扩散(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 ...[详细]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引爆中字头板块,券商: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存提升空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陈靖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深刻认识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 ...[详细]
-
原油:周二油价再度反弹,其中WTI1月合约收盘上涨0.91美元至80.95美元/桶,涨幅1.13%。布伦特1月合约收盘上涨0.91美元至88.36美元/桶,涨幅为1.04%。SC2301以605.3元 ...[详细]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会议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 ...[详细]
-
编 辑丨张伟贤在营收规模、营销费用均不敌伊利下,蒙牛大笔投放世界杯,可见其对该赛事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这也符合蒙牛一贯“赌性”。本届世界杯对蒙牛来说意义重大。该公司不仅豪掷重金成为2022年卡塔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