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宏观:如何理解“稳住经济大盘”会议?
原标题:如何理解“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国盛【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来源: 熊园观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事件:2022年5月25日,宏观何理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解稳济
核心结论:这是住经一场“抓落实、强监督;讲困难、国盛摆事实”的宏观何理会议;综合看,“政策底”再确认,解稳济“执行底”也被确认,住经但仍倾向于认为,国盛“经济底、宏观何理市场底”可能还需磨,解稳济二季度GDP增速应是住经0-3%,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后续稳增长的国盛关键是“优化疫情防控、松地产、宏观何理扩基建、解稳济强化政策落地”,也要全力稳信心、全力解决“资金缺口”;短期可紧盯核心一二线城市放松地产。
1、这是一场“抓落实、强监督”的会议:直达县一级,旨在第一时间传达“稳住经济大盘”的全国动员令,既因为形势严峻,也因为“近几个月政策出了很多、但没能有效落地”。
2、这是一场“讲困难、摆事实”的会议,直指当前部分困难“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3、“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措辞偏保守,再叠加当前经济现状,预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落入0-3%之间,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
4、基于本次会议和5.23国常会,后续政策有6大看点:
看点1:“5.23国常会部署的33项一揽子政策,5月底之前要出台细则”,预示各项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看点2:政策大方向会更突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看点3:会更好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推复工、稳产业链、稳供应链;
看点4:稳增长的主抓手是松地产、扩基建、汽车消费;
看点5:更注重保能源安全;
看点6:松货币、宽财政,核心是要解决下半年稳增长的“资金缺口”,降准降息、发行特别国债仍有可能,也有可能出台类似PSL这种政策安排。
报告正文:
1、这是一场“抓落实、强监督”的会议:直达县一级,旨在第一时间传达“稳住经济大盘”的全国动员令,既因为形势严峻,也因为“近几个月政策出了很多、但没能有效落地”。本次会议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直达省、市、县;近期类似形式直达县一级的大会是在2020年2月23日,当时召开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据人民日报,该会人数超过17万人)。本次会议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国常会确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台实施细则”,强调“国务院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由此看,本次会议旨在降低沟通成本,第一时间向各地区各部门传达国家部署、狠抓落实、强化监督。
2、这是一场“讲困难、摆事实”的会议,直指当前部分困难“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会议指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不难推断,指向的应是4月失业率明显攀升、消费和地产大幅负增长、信贷和社融“腰斩”等相关指标。我们继续提示:当前经济大幅下行,疫情之外,更本质的还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
3、稳增长仍是硬要求,“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措辞偏保守,再叠加当前经济现状,预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落入0-3%之间,也进一步指向全年5.5%的目标难度大,全年目标也可能转向“保4争5”。
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并要求“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表述看,“努力确保、合理增长”属于偏保守的措辞。
根据我们前期测算,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会“破3%”(假设疫情5月底可基本受控)。基于北京、上海等地疫情实际演化趋势,预计二季度实际增速应会落在0-3%之间。简单估算,假设二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2%、3%,若全年要5.5%,下半年增速对应要7.9%、7.4%、7%;若全年要5%,下半年对应要6.9%、6.5%、6%;若全年要4%,下半年对应要5.1%、4.6%、4.1%。据此,5.5%无疑难度大,“保4争5”应更可能实现。
4、基于本次会议和5.23国常会,后续政策有6大看点:
看点1:“5.23国常会部署的33项一揽子政策5月底之前要出台细则”,预示各项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客观的看,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的5个多月,政策确实已出台了很多,由此看到,此前4.29政治局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均反复要求各方“担当作为、加快落地”,本次会议也是一场“抓落实、强监督”的会议。
看点2:政策大方向会更突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代表性的政策包括: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等。
看点3:会更好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核心抓手是推复工、稳产业链、稳供应链。会议要求“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继续提示,4月中下旬以来,整车货运流量指数、百城拥堵指数等物流指标趋于好转。
看点4: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是松地产、扩基建、汽车消费。相关要求包括: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看点5:更注重保能源安全。相关要求包括“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指向的还是稳能源、稳物价(上游原材料)。
看点6:松货币、宽财政,核心是要解决下半年稳增长的“资金缺口”,降准降息、发行特别国债仍有可能,也有可能会出台类似PSL这种政策安排。会议指出“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
5、综合看,本次会议之后,“政策底”再确认,“执行底”也被确认,但仍倾向于认为,“经济底、市场底”可能还需要磨,稳增长的关键还是“优化疫情防控、松地产、扩基建、强化政策落地”,尤其要全力稳信心、稳预期。短期看,建议紧盯3大政策:核心一二线城市放松地产、特别国债、常态化核酸;当然,疫情演化无疑是重中之重。
风险提示:疫情、政策力度、俄乌冲突、美联储收紧等超预期变化。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新一轮“大礼包”的开始—单边降LPR七点理解,2022-05-20
[2]需求消失的背后—全面解读4月经济,2022-05-16
[3]高频数据半月观—需求消失,不只是“疫情”所困,2022-05-15
[4]常态化核酸成本、效果的测算,2022-05-14
[5]房贷“再负”,社融“腰斩”,有望“降息”,2022-05-13
[6]目前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2022-05-12
[7]年内有可能发行特别国债吗?,2022-05-06
[8]不一样的反转—逐句解读4.29政治局会议,2022-04-29
(责任编辑:探索)
-
文/乐居财经 魏薇一周前,在全国督战的郁亮,风尘仆仆回到了深圳。他身穿白色衬衫,蓝色西装外套站在了一场签约仪式的C位上。同样站在C位上的,是郁亮背后的万科。这场签约,阵容空前。合作方涵盖了深圳地铁集团 ...[详细]
-
【教育有料】多所院校减少2023年硕招计划 多所高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
研招 | 多所院校减少2023年硕招计划 多所高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多所院校减少2023年硕招计划 考研缩招能否降低报考热度日前在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在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广州报道9月25日晚,小鹏汽车XPEV.N/9868.HK)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Simplicity Holding Limited以下简称Simplicity Ho ...[详细]
-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9月23日,重庆的刘女士化名)驾驶新买不久的一汽大众ID.6纯电车,在使用车载导航行驶时,中控触摸屏突然出 ...[详细]
-
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增强资本市场财富效应 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支持科技创新?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11月22日在2022清华大学全球证券论坛上提出了三点建议。具体而言,一是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 ...[详细]
-
9月25日凌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发现1例社会面阳性病例。由于其行程轨迹复杂、传播风险较大,为保障临河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避免感染风险,临河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从9月25日6 ...[详细]
-
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陈抗)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速在8月踩了刹车,减少了14.7个百分点。海外消费市场疲软、东南亚分流订单,外贸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订单的异常。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化纤 ...[详细]
-
宝马汽车预计明年公司电动汽车交付量提高70%。据彭博9月26日消息,宝马汽车首席财务官表示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当下需求依然强劲,2023年宝马电动汽车的全球交付量预计将达到40 ...[详细]
-
小米Q3仍未回到正常增长轨道,王翔:高端战略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11月23日,小米集团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总收入达人民币705亿元,同比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同比减少59.1%,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 ...[详细]
-
新华社东京9月23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3日宣布,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采集并通过回收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岩石样本中含有液态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3日发布消息说,该机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