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张兰汪小菲母子的“发疯”营销这么好使吗?

发帖时间:2025-07-05 23:44:01

文 | 贝小戎

像我这样一个从来不关心综艺、发疯不看带货直播、张兰不吃酸辣粉、菲母只用得起入门级床垫的销好人,这些天也免不了被推送到了不少新闻。发疯有人说,张兰这几天的菲母快乐都是张兰汪小菲母子带来的,看他们源源不断、销好没有顾忌地抖落出各种家事的发疯细节,义正辞严地指责他人。张兰他们的菲母行为有些匪夷所思,他们做得却又看上去那么地真性情。销好他们身上充满矛盾:不辞劳苦地做买卖的发疯有钱人,觉得人家不理解他们却也不想要别人的张兰理解,提供了笑话而自己并不觉得好笑,菲母看上去没有团队、没有逻辑,却也好戏不断。

图源微博@汪小菲

他们家的事聚集了很多看点,金钱、名誉、婚姻、家庭关系和教育、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的纠缠、情绪和理智、暴露和掩盖。《炒作机器》一书中说:“算法的放大效应可以创造出一种潮流的暴政,这种暴政会使用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天最新的、最有人气的某种情绪中。那些能够抓住人们眼球、令人感到震惊并且让人情绪化的话题是最容易成为潮流的。如果一个话题能够让我们感到震惊,并且引发我们最极端的情绪,比如惊讶、愤怒、厌恶、积极、喜悦等,那么它就很有可能快速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一种潮流。一旦某个话题成为潮流,排行榜和潮流列表就会把它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提升它的流行度,并强调其使人情绪极端化,让人兴奋或煽动人心的内容。”

看汪家的意思,对手完全不够量级、不堪一击,却又被人整得气急败坏。大S的声明稿的嘲讽意味很明显:你做了很多情绪性的发言,说明你急了,而对于情绪性的发言就当你是在发泄情绪,没有用、不值得搭理;你曾保证离婚后不出恶言;现在没做到;“祝麻六记生意兴隆”——好好挣钱别耽误了付抚养费,“孩子们都期待明天终于要看到爸爸”——你倒是过来。然后汪小菲的回复是,你怎么不过来?人家没说要来呀,是你说你要过去。而且你继续一个回复,三个问号、一个惊叹号,还是在情绪化。

大S的声明稿中说,“非常抱歉给大众带来负能量”。名人的事情被人关注,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但一面自己不停地澄清、指责,一面又老说请律师,那直接找律师就行了啊?等法院判了之后自己再来传达,最干净利落。

所以当事人一再地在社交媒体上发言,还是想制造舆论、借助舆论。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炒作机器》中说:“一个网红的粉丝数量越多,他们对任意某个粉丝的影响力就越小。行业研究证实,在Instagram上拥有更多粉丝的网红发布的帖子得到的“每个粉丝的点赞数”会更少,因为与粉丝相对较少的网红相比,他们的受众与他们的联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密切了。拥有1000~5000个粉丝的网红来讲,平均每个粉丝的点赞数是8.8%,拥有5000~10000个粉丝的网红得到的平均粉丝点赞数是6.3%,拥有超过100万个粉丝的网红得到的平均粉丝点赞数是3.5%。当某人越来越受欢迎时,他就会逐渐地失去粉丝的注意力。”

据说张兰近来3 天 8 场直播,截至目前,39.9 元的酸辣粉已经卖了 162.7 万份,卫龙卤蛋已经卖了 30.9 万份。为了推自家品牌麻六记,64 岁的张兰在近半个月内就直播了 39 场,平均下来一天至少直播 3 场。她大概是知道热度总会过去的,要抓住机会,下单的人越多直播越起劲。但购买这些东西不是非要一定去谁的直播间,我早上看了一下,家门口的便利店,酸辣粉9.9元一盒。

《数字狂想》一书中这样质疑电子商务:“假如本地的商铺都倒闭了,城市中心变得空荡荡怎么办?我们是用了更多还是更少的燃料来进行配送呢?因此产生的交通拥堵怎么办?有些企业已经成了事实上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他们是否应当继续享受优惠的税收待遇?商品配送渠道是否变得过于集中?我们买什么、吃什么、读什么,其实是在受这些零售企业的操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电子商务真的创造了高质量工作机会吗?还是仅仅多了一大堆在仓库中活动的工蚁?”

王尔德说:“世间事分为三种:好事,你能做的坏事,以及你做不来的坏事。如果你坚持做好事,你就会受到好人的尊重。如果你坚持做坏事,你就会受到坏人的尊重。但是如果你做了没人能做的坏事,那么好人坏人都会尊重你,你也就真的迷失了。”不停炒作、在网上发表情绪化的言论,怎么也不能算是好事,做着做着肯定会迷失自己,你是在求助于网民还是在利用网民?你是在维护名誉还是想谋利?是在保卫自己还是攻击他人?是在表演还是在生活?

排版:树树 / 审核:小风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