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研究晨会纪要:苯乙烯偏多看待
原油方面,南华成品油裂解和油价维持高位,研究乙烯支撑LPG市场心态;
境外丙烷,纪苯本周美国70万吨丙烷累库,偏多累库幅度不及市场预期270万桶,看待最近3周有2周累库幅度不及预期,南华前期持续超预期累库的研究乙烯情形得到缓解。石脑油裂解继续下跌至-27美元/桶,纪苯FEI/MOPJ价差至-70美元/吨附近,偏多丙烷与原油比价继续下滑。看待
内盘LPG方面,南华本周商品量供应51.66万吨,研究乙烯环比增0.96万吨,纪苯预期下周供应小幅下滑,偏多本周到港37万吨,看待下周到港预期59.5万吨,PDH利润小幅修复,开工率升至77%附近。当前处于民用需求淡季,需求预期无太大改观,终端消耗缓慢。
整体来看,LPG基本面走弱改善,但当前处于消费淡季,改善幅度和对盘面提振力度有限。LPG在原油支撑和自身基本面相对较弱的情形下延续区间震荡,关注PG2207的5750-6300区间。
油脂油料:
国际:明日凌晨将出USDA6月供需报告,市场平均预估本次报告调整幅度较小,针对南美产量可能会做出一定回补修正,但旧季大豆总体依旧偏紧格局。而新作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6.30发布的美国定产报告,当前大豆产区未出现显著不利生长的天气,种植进度和生长进度也无过多炒作点,新季美豆暂时缺乏上涨动力,但受旧季美豆供应偏紧且盘面聚集未点价合约,预计六月以高位波动为主。同时今日中午MPOB将公布5月供需报告,需要重点关注其出口情况,在印尼全面禁止出口背景下,马来棕油的出口表现是否如市场平均预期达到127万吨以上。
油料:国内盘面除进口成本带来的支持外,当前压榨利润的不佳表现可能拖累后续压榨节奏及买船进度,因此后续的大豆供给可能会有隐忧。因此在本年度旧作供给明显偏紧的大背景下,蛋白粕以回调做多为主。
隔日油脂出现大跌,主要受到印尼出口消息及欧盟生物柴油政策两方面影响。印尼方面急于出口棕油及毛棕油的消息极大的打击了近月棕油价格;欧盟议会环境委员会提议加速大豆产品及产品在生柴应用上的退出时间由30年提前到23年但最终法案还未公布,该信息直接利空豆油及棕油在生柴端的部分消费增量,并小幅利多菜油及葵油的消费增量。因此隔日出现了棕油领跌豆油跟随菜油坚挺的格局。但从量上来看,欧盟在棕榈油制生柴方面始终保持排斥态度,豆油制生柴态度也表现暧昧。本次政策提案更多释放一种政策落地的意味。且具体实施过程尚未可知,其影响的周期也以远期为主,对当前主力影响有限。隔夜也看到了油脂端对白日超跌走势的修复,在全球供应链紧张、产地挺价、国内库存低迷且去库的背景下,对于油脂依旧维持前述早评观点,即每次大幅回调都是买入机会。建议逢低做多当前主力油脂。
聚酯:
行情:TA本周大涨,原因根源在成本,PX从节前下午收盘的1270,到昨天下午近月报盘一度递到1520美金,晚上有所反复,走弱20美金,所以夜盘ta略有弱势,然而原油夜盘近期新高,成品油的逻辑依旧强势。
那么成本的推动是否是可持续的?我们看到PX的价格依然是被芳烃带上去的,也就是老一套,海外成品油需求旺季,调油需求的火热。那么如果锚定在原油,即使原油继续涨、PX是否还能跟得动,在后面PX流动性问题缓解后,资金炒作缓解下,PX是否还有这么强的驱动,第二,PX继续涨,在下游负反馈下,TA还能跟多少,高库存升值与弱需求下,如何去平衡,后续聚酯开工都难提升。总而言之,炒作是短期的,价格回落是中期的共识,只不过越到山顶,越是有无法承受的高波动。短期观望为上。
PF: 强成本与弱需求的博弈中,仍被成本推着走,近期陆续装置意外检修下,近期转为去库,TA仍处于弹性空间较大的位置,当前PXN500美金,短期偏强,建议观望。
MEG: 短期价格被TA带着偏强,主要原因还是与ta的套利联动,被带着上行,需求难以指望,两套新装置已正常运行,油制检修回归,美国新装置正常运行预计7月开始发货,进口后续缩量有限,现实中仍然难寻去库路径,且在供给端缩量最严重的情况下仍处于累库阶段,后续去库只能寻求需求端的超预期爆发,对于这点我们报以疑虑,维持逢高做空观点。
苯乙烯:
苯乙烯近期的强势,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国外成品油价格的强势。目前海外成品油的价格是非常的高,汽柴油的裂解价差也是不断走高。海外成品油价格是如何和国内苯乙烯价格产生联系的,像苯乙烯、PTA这类化工品上游的源头其实是以石脑油为主。那么重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可以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这类的芳烃。像苯、甲苯这类芳烃一般有两种用途,分别用作调油需求和化工需求。在化工需求中,可以作为原料通过歧化、烷基化等方式去生成纯苯和PX。那么其实纯苯是苯乙烯的直接上游、而PX是PTA的直接上游。如果作为调油需求的话,甲苯、二甲苯可以有增加汽油辛烷值的属性。调油和化工的利润水平决定了芳烃的用途。在成品油利润好的情况下,芳烃更多的拿去用作调油需求,相对的PX和纯苯的产出就变少了。从这一点我可以推断价格传导的逻辑,首先是由于俄乌冲突延续至今,俄油被制裁,加之目前进入夏季,欧美成品油消费开始进入旺季,两方面造成海外成品油价格一路上涨,在此情况下,海外调油需求的旺盛引发甲苯、二甲苯价格的上行。在价格机制的传导下,亚洲,乃至国内纯苯价格不断上涨,造成了苯乙烯价格重心不断跟随纯苯而上涨。
所以说,苯乙烯价格强势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纯苯价格的强势。从国内纯苯自身的情况来看,国内纯苯由于自身供应端偏紧,加上港口低库存还在去库的节奏,也支撑了纯苯当前的一个高价格。
苯乙烯自身情况而言的话,整体6月份,苯乙烯装置又将迎来一波大检修,像万华、海湾化学、恒力石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检修计划,整体6月来看,苯乙烯的供应是有缩量预期的,叠加苯乙烯港口低库存的状态,也是配合着成本端的强势,对苯乙烯的价格有也有一定支撑。在纯苯和自身情况目前的状态下呢,苯乙烯不仅绝对价格跟随纯苯上涨,自身的利润短期也得到了一定修复。
在这种高价格的情况下,下游的日子已经是非常不好过了。虽然本周资讯网站对于下游开工库存等数据还未公布,但是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下游的情况是比想象中还要糟糕的。像空调类终端订单的数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是直接对半砍了,所以是在下游终端需求更差,成本压力更高的情况下,下游利润水平都被压缩到成本线附近去了。那么其实下游向上的负反馈已经出现有段时间了,但是当前在成本端极为强势的情况下呢,这种负反馈的影响没有被市场所交易阿,是逐步被淡化的。
所以总体而言,当前市场火热的原因,还是交易海外调油需求的这个点,行情的拐点呢可能还是要看到海外调油需求的弱化以及成品油裂解价差的回落。虽然说在原油供应缺乏弹性,欧美进入夏季出行旺季,调油需求这个故事还有一定延续性,但是同样也存在风险,一是这波行情启动的是比较突然,我们与海外的信息差会导致一定的滞后,如果价格回落的话也是会比较突然;第二的话就是下游的负反馈,虽然目前市场交易逻辑的重心不在这方面,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一个较大风险因素,当风向拐头的时候,这波负反馈也是会比较剧烈。因此当前的话,苯乙烯偏多看待,但是操作上不建议入场追多。
以上评论由分析师刘顺昌(Z0016872),助理分析师黄曦(F03086724)、周昱宇(F03091976)提供。
重要申明:本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热点)
-
桑磊,CFA/CPA/FRM/中国精算师,具有15年证券从业经历,现任中欧FOF策略组负责人,全市场首批养老FOF基金经理之一,2018年起担任中欧养老FOF系列基金经理,FOF管理经验丰富。中欧基金 ...[详细]
-
“底盘是智能化的最后一块拼图。”日前,某国资Tier2减震器研发主管段康化名)告诉光子星球,汽车三大件中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由于电气化,发动机和变速箱已不是问题,唯有底盘始终绕不开。另一位工程师鲁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王辉 受欧美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美联储政策预期调整等利空因素影响,近日欧美股市出现深幅调整。在上周四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之 ...[详细]
-
11月22日保险日报: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亮相,险资斥资超百亿元投资公募REITs
继银行、证券、基金行业之后,保险业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相关规定也得到明确。11月21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银保监会向银保监局、人身险公司和中国银保信印发《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 ...[详细]
-
中段反导等于大气层外反导?据中国国防部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什么是中段反导?中段反导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大国非常重视中段反导?弹 ...[详细]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例
6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8例上海9例,福建6例,广东6例,陕西3例,浙江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6月2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报价。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涨势,三类硅料成交价持续上涨,最高成交价刷新了去年11月创下的 ...[详细]
-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8日文章,原题:写字楼为何仍陷入困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拥有大型写字楼的公司度过了噩梦般的两年。如今,更多上班族回到办公桌前,但在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旧金山等大城市 ...[详细]
-
还记得多年前让中国军迷惊喜万分的“粽子机”——即FC-31隐形战斗机原型机吗?无论是保密也好,方便运输也好,当年它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神秘形象,曾引起外界的各种猜测。没想到啊没想到,转眼十年过去了,美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