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进行现代化研究?如何解决治疗有效性问题?多位院士这样说
络病理论是中医治疗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完善,是药何有效治疗疑难疾病的重要思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无论是进行究何解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近几年,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性问络病理论是化研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完善,是题多治疗疑难疾病的重要思路,也是位院开发新药的重要来源,并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士样说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日,中医治疗在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上,药何有效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究何解决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宝峰指出。现代性问 杨宝峰指出,化研中医中药在我国发展的题多历史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位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研究的络病理论,在中医中药的防病治病和药物研发当中解决了很多历史难题。但是如何推进中医中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的理念和科学去解释中医中药,让中医中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也指出,经典络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一系列的创新理论,并在创新理论指导研发出了一系列的中药新药,核心的问题还是科研。“发展祖国医药学,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要揭示它的多靶向机制,从系统性角度解决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问题。”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完善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 但吴以岭院士团队发现,现代血管病变重大疾病在古代都有研究,历史上的医学名著和医学名家也均提及络脉及络病学说,但并未有系统深入研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此,吴以岭院士团队通过对其进行梳理、整合、继承,形成了指导血管理论病变的系统理论脉络学说,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延续和创新,研发出多种被国内外认可的药物。 据介绍,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被列入国家多项指南、共识、教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开拓了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变性病研究所所长田金洲也指出,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完善,是治疗疑难疾病的重要思路,也是开发新药的重要来源,的确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田金洲以其临床和研究工作举例称:“在神经病理学特别是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中,发现大约51%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会出现脑血流的下降,这可能是难以排除的一个重要的生理病现象,从中医络病上来解释,这对我们未来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吴以岭看来,中医药应构建扎实的理论体系,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让中医传统理论焕发时代生机。 “现在世界范围内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正在由还原论向整体论回归,中医药的整体论思维在国内外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吴以岭院士表示,中医理论发端于近代科学远未兴起的时候,本身就是从整体出发的系统科学。在中医药发展中,要充分研究中医药的系统思维,以及对临床和新药研发的指导价值。 多靶点机制解决中医药治疗有效性问题 “药物治疗离不开调节、干预、替代、治疗四大功能。中药治疗过程中,四大功能会同时发挥作用。”丛斌表示,在中医治疗中,无论是单味药物还是组方药物,治疗疾病基本的核心机制药效学都是多靶向系统的调节和干预。 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16条规定,“国家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人的疾病具有明确或者特殊疗效的药物创新,鼓励具有新的治疗机理、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见病、对人体具有多靶向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新药研制,推动药品技术进步。” 在研究发展中医药学时,丛斌认为,也要从分子层面揭示中医药的多靶向机制,从系统性的角度解决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引领国际新药的走向,真正以病人为核心,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任何疾病都不是一个功能的缺失导致的,可能在四大功能都有缺失或者部分缺失,即任何一个疾病都不是一个靶点,为此,现在医药研发只是做单靶向药物研发是起不了作用的。” 对此,张伯礼院士也指出,单点靶点药是人类健康史上重要的一环,但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地步,新药越来越少,研制难度越来越大;但有些药可能上市后以后,很快产生耐药性,或很快又发现了很多不良反应,甚至最后不得不退市。 “多靶点的治疗药物对于复杂性疾病恰恰是适当的,中药的强效速效确实不如西药,但它的治后效应不比西药差,而且安全性好。中药有几千年的宝贵经验,我们现在可以很快地研究出一些药物,但要继续拓宽机理,更合理的用药。20年前很多东西药效提取分离制备都有困难,在分子学很多东西不具备、不支持这种研究,现在已经克服了相关困难,从中药有效组方的筛选制备,到整体细胞分子研究,无论是仪器还是设备都可以,再加上大数据的支持,完全可以做的。”张伯礼院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杨宝峰也强调,如何推进中医中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的理念和科学去解释中医中药,让中医中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2年自驾旅行报告:近七成用户选择中短途,中青年是主力
- 传大众拟在美国新建第二家汽车工厂
- 盘中重磅!股市、楼市、平台经济、疫情防控……火速解读政治局会议十大关键信号
- 格林大华期货:供需双强,尿素期价创年内新高
- 开国少将杨永松逝世 1955年授衔将帅全部离世
- 莫斯科红场举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首次夜间彩排,大批军事装备亮相
- 提前预约!“五一”小长假,这份游园攻略请您收好→
- 河南太康县委原书记王国玺配合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阅文集团11月22日斥507.79万港元回购20万股
- 纳指逼近次贷危机后最大单月跌幅 本轮科技股财报揭示了什么?
- 大定调!中央政治局强调“稳经济”,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股市楼市、货币政策 、平台多领域释放积极信号
- 刚刚,中央政治局重磅定调,十大关键政策信号来了!A股、港股、人民币瞬间沸腾
- 苹果概念股普跌,iPhone14Pro发货再次延期
- 上海公安机关向全市90余个方舱医院派驻了3400余名民警
- 豆瓣宣布上线防水军控评功能,24小时后台运行
- 额度400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来了,五省纳入
- 《阿凡达2 》定档,院线股按捺不住拉升 影市将迎“观影潮”?
- 西班牙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3%,不及预期
- 马斯克发推讽刺“白左”,引发两派大辩论
- 国家卫健委:要让疫情期间要看病的居民能出小区门能进医院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