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融景源混合、平安鑫源混合两只基金同时宣布募集失败
原标题:突发!突发同又有2只基金发行失败 尽管最近两个月股票市场有所回暖,中融部分缺少品牌或业绩支撑的景源基金基金仍难以走出发行艰难的困境。 6月30日,混合混合中融景源混合、平安平安鑫源混合同时宣布募集失败,鑫源宣布这也是募集自今年2月26日以来,年内第二次出现单日两只基金同时募集失败的失败情形。 两只混合基金同日宣布发行失败 基金募集失败的突发同例子再增两例。 6月30日,中融中融基金发布《关于中融景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景源基金公告》,公告中称,混合混合截至 2022年 6 月 3 日基金募集结束,平安中融景源混合基金未能满足《中融景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鑫源宣布基金备案的条件,故本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募集 基金发售公告显示,中融景源发行日期自 2022年3月4日至6月3日,这也意味着中融景源在发行结束大半个月时间之后,才对外宣布募集失败。 无独有偶,平安基金也在同一天发布《关于平安鑫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中表示,截至 2022 年 6 月 28 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本基金未能满足《平安鑫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本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基金管理人将按照本基金《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备案” 中“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时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 相关约定办理。 “上述两只基金批文获批日均是在去年9月,根据相关监管规定,新基金获批之后最迟6个月内启动发行,两只基金的首发日期时间都是今年3月份,可以说是到了最迟发行期期限。”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年初市场行情低迷了一段时间,新基金发行最长募集期不能超3个月,这两只基金在发行期满依旧未能满足成立备案条件,最终也并未选择延长募集,直接以发行失败告终。” “今年很多银行渠道的基金销售压力都很大,前段时间A股市场持续低迷,去年发行的很多爆款基金业绩不太理想,大部分股民和基民的资金都被暂时‘套住’,没有很多的闲置资金购买新产品,即使是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权益基金发行也仅10亿出头,小基金公司缺乏品牌力、渠道掌控力,发行效果自然更弱。”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基金经理的履历及过往业绩也会对基金发行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平安鑫源混合的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属于偏股型基金,而拟任基金经理过往投资经验更偏固定收益投资,股票投资经验并不突出;中融景源属于偏债混合基金,两位拟任基金经理的基金管理年限不到两年,在投资者和发行渠道中的影响力仍待培育。 今年以来募集失败基金增至15只 今年前4个多月,市场整体投资机会有限,基金发行举步维艰,不少基金发行规模均在“个位数”水平,更是有多只基金以贴着2亿元的成立门槛募集成立,宣布募集失败的基金也在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15只基金募集失败,从产品类型上看,中长期纯债基金有4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有3只,偏债混合基金有4只,另外4只则属于偏股混合型。 不同类型基金募集失败原因也不尽相同,以场内ETF为例,ETF发行非常依赖市场表现,而近期A股市场持续调整,新能源、医药等热门赛道此前轮番跳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认购意愿。 “很多ETF场内投资者秉持着逆向投资思维,在交易上体现为‘越跌越买,越涨越卖’,而场外不少参与新发ETF的投资者会在ETF上市时卖出,这些投资者很多时候希望在ETF发行成立至上市这段时间内能获得绝对收益,而近期新能源板块二级市场表现震荡,短期内赚钱难度加大,因此对于认购新基金持观望的态度。”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部分ETF发行遇冷的原因。 “跟踪同一个指数的ETF是相对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意味着多只相同的产品去分流有限的市场需求,相比较而言,对于想要趁市场调整去抄底的投资者,首选肯定是场内已经成立并且流动性较好的ETF,而不是仍需建仓的新发ETF。”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于部分行业主题ETF发行失败也持类似的观点。 “而对于偏债混合基金而言,此前主打的均是‘固收+’投资策略,今年市场行情颇为震荡,部分‘固收+’产品变成了‘固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一位业内人士如是称。 募集失败较多或影响未来基金审批速度 事实上,今年同期基金募集失败的数量已经与去年持平,基金发行失败数量持续维持在高位的现象也受到监管关注。 5月13日,名为《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发布,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 《监管通报》指出,2019年10月全面实施公募基金常规产品分类注册机制以来,基金注册便利度大幅提升,行业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权益类基金发展壮大,助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行业量与质不平衡的问题逐步显现,部分公司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投资者服务能力不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不牢等问题,赎旧买新、换手率高、风格漂移、业绩分化、募集失败、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等现象比较突出。 对于“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 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从产品角度上看,《监管通报》出炉可能使得基金公司谨慎上报新基金,过去无序扩张的现象会得到收敛。 “未来基金公司在布局新产品时,也会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以及渠道发行能力,基金募集失败是很严重的事情,若是预期募集规模达不到2亿元的发行门槛将会谨慎上报新基金或是采用发起式基金的模式。”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提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8人死亡,2人轻微伤
- ESR2月13日耗资约531.05万港元回购35万股
- 2023上海车展确定4月18日开幕!对标迈巴赫的法拉第未来FF91会亮相?
- 5000亿公募大厂“股权变局”
- 极光Q3营收8040万元 净亏损缩窄至2070万元
- 韩国大企业去年股息减少近14%,SK海力士跌幅居首
- 活检显示美总统拜登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被成功切除
- 毒云漫天!美国“俄亥俄”冲上热搜,河段已现不少死鱼!还有记者被粗暴逮捕,来看咋回事…
- 黄金时间:货币属性进一步加强 金价回调再度夯实底部
- 时隔三月,香港金管局再度入市买入42.23亿港元
- 海峡保险2022年净亏损9349万元 2023年定调转型突破
- 两融业务开闸首日:北交所融资总额约372万元 九成标的股收涨
- 更多痛苦还在后头?分析师称特斯拉股价或跌至100美元
- 人民日报和音: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
- 美国通胀会不会降?取决于这三大力量
- 股票、基金、黄金是投资热门
- 国泰基金泰周刊:经济企稳修复是渐进过程
- 传马斯克有意出价45亿英镑收购曼联
- 全筑股份:债权人申请子公司全筑装饰破产清算
- 大众考虑在美国推出电动皮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