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巨变下,支付机构仍然归央行管理
3月7日,金融监管巨变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下支议案出炉,金融监管部门迎来了巨大变革。付机未来,构仍管理我国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然归存在了20年之久的央行银监系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金融监管巨变央行及证监会的下支一部分职责转移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之中。 “这次改革遵循了宏观调控的付机职能与金融监管的职能相分离的原则,这是构仍管理我国金融监管近年来一直遵循的逻辑。”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然归“一行两会”的央行构架尽管在分业监管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仍有一些监管逻辑不够清晰。金融监管巨变这也导致了监管套利等行为。下支 同一业务统一管理 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根据改革方案,付机未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这不仅包括了目前现有银保监会的相关职能,还将囊括目前划归央行监管的非金融机构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能。 以此次划归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金控公司监管为例,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贯彻了同一业务统一管理的监管思路。金融控股公司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申请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隶属银保监会监管。二是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平台经济崛起而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此前则主要通过央行来审批及发放牌照。 “互联网平台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到底由谁来管、谁来发牌照,在此前一段时间争议颇多,一度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刘晓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于银保监会来讲,其职责主要是监管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互联网平台如何纳入监管一度存疑。监管职责分辨不清,多头监管与监管真空现象同时存在,也带来了部分企业出现了监管套利的行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取代银保监会,突破原有银保监会的“银行”与“保险”的概念,可以将更多的机构囊括其中,无需再单独设置相关机构。在刘晓春看来,这可以进一步理顺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刘晓春预计,未来针对除证券市场以外的金融机构监管,均将逐渐进一步划归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范围;但如支付等与宏观货币发行有密切相关的业务监管或仍将保留在央行职责中。 压实地方责任 让地方金融监管回归风险监管 此次改革方案中还提出,将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这被看作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 根据改革方案,未来将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这将让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重新回归监管,这与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的提法相呼应。”刘晓春指出,地方设立金融监管机构的初衷即是为了化解地方积压的金融风险。 刘晓春介绍,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在发展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出现了偏差,逐渐演变成了为地方金融发展服务的机构。不仅没能履行好原本化解金融风险的职责,反而一些地区还为了当地所谓的金融发展,而引入了风险。 实际上,在2012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不少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金融业态,引进了如P2P等机构,同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业务。部分地区还将原本仅服务于支农支小的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成为“互联网小贷”,为一些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便利。 突破了地域限制之后的小贷公司,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部分地区互联网小贷通过ABS等手段腾挪“融资”,实际资本金贷款的杠杆率达到近百倍,远超过当时规定小贷公司4倍左右的杠杆。但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各地互联网小贷的杠杆率才逐渐得以控制,互联网小贷牌照停发,一些金融监管套利行为逐渐被制止。 集中消费者保护权益 站在金融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 2018年前后,为了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行两会”都成立了“消保局”,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形式相对分散,因此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率并不高。 实际上,以促进市场行为规范、防止投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成立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实施行为监管,是“双峰”监管之下的重要含义之一。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增多,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在刘晓春看来,现在金融消费者早已不是去银行存款、买保险等简单模式了,而是在多个市场购买基金、保险、理财、股票等资产进行投资。面对复杂的投资需求,金融消费者需要集中式的保护。 “如何让消保工作站在金融消费者的角度,而非监督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刘晓春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此前他曾建议可以专门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监管分开,并形成相互制衡的作用,避免不公平行为的产生,以此来促进中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当前单独成立消保局的条件或仍不成熟,但集中保护则十分必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智评理财代销榜|10月代销吸金榜出炉,最高募集规模达43.59亿!
- 嘉能可将以15亿美元和解美国和英国的调查
- 能涨287%,靠谱吗?新能源主线复苏,券商报出“大胆”目标价
- 溢价拍卖频现:锂矿焦虑从何而来?
- 亏损扩大靠长城输血,蜂巢能源能撑起600亿估值吗?
- 北京石景山区新增3名核酸阳性人员 有交集速报告
- 红星美羚IPO被否的启示:找靠谱的中介机构有多重要?希格玛所多次被处罚
- LPR非对称下调 信用债表现不一
- 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百联优力被罚近6500万元,牌照还能否顺利续展?
- 快手不愿“被带走”
- 甘肃陇南调查:超六成农民工返乡就业为照顾家庭
- 莫里森承认败选!新总理是他,中澳关系走向何方?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嘉宾共话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
- TPG 孙强:投资人和企业应该尽早未雨绸缪
- 快讯:军工股早盘震荡走低 中直股份跌停
- 美股明星科技股集体下挫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证实台积电将在美设3纳米晶圆厂
- 美国新建住宅销量跌至疫情初期以来最低水平
- 俄谈判代表团团长:从未拒绝谈判,“球”在乌方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胜收官 央企专业化整合又有大动作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