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阶段性成果集中发布 工信部将建设相关融合应用先导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11月21日,工果集关融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发布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业互用先会上发布了系列研究报告,联网推介了一批典型实践案例,阶段将建展示了一批创新发展成果,性成信部为更多行业、布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设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导区借鉴与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在会上表示,工果集关融近年来我国5G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业互用先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联网技术最先进的阶段将建5G网络,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性成信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布工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设相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连接设备近8000万台/套。 王鹏指出,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指引,系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安全、一体化发展,加快构筑完善支撑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31个省、区、市均已出台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支持政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赋能倍增效应凸显。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已在采矿、装备、电力等十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会上了解到,本次成果发布会还发布了7个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优秀成果,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规模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5G全连接工厂,大会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浪潮苏州5G全连接工厂项目”和格创东智助力武汉华星打造的全球领先的5G全连接工厂;聚焦智能制造,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新华三5G未来工厂和新华粤5G+智慧工业应用建设项目;聚焦节能减碳,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杭州泛亚运“源网荷储”能源互联示范区和“基于5G工控专网的武钢无人化应用”项目。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荣贵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5G+工业互联网舆情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同时,也给信息网络安全和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比如,大量工业智能终端的接入增加了安全风险点,设备自身携带的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网络安全缺陷和漏洞也同样引入到工业互联网中,进而将“5G+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复杂化。 “有舆论认为,针对工业企业的安全攻击,已经从原来偶发的事件,变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网络安全事件,其破坏力在逐渐增加。” 赵荣贵分析,若制造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时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引发重大舆情,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警惕“5G+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风险。 王鹏认为,未来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要针对核心元器件、软硬件设备开展联合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5G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与现有工业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聚焦数据创新应用和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 在产业协同方面,要充分调动工业、信息通信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的积极性。深化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共建5G+工业互联网基础底座。 在信息技术赋能方面,要聚焦各行业特点,转型痛点,发展难点,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降低行业应用综合成本。打造一批高水平5G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杭州90后夫妇 卖房搬去大草原实现新梦想
- 持续反弹后两市行情出现分化,机构:成长占优大概率仍将持续
- 河南村镇银行400亿暴雷的背后:吕奕的发家、行贿、逃亡史
- 巨丰投顾:3300点上方机会和风险究竟在哪里?
- 标压锐龙就是给力 小米Book Pro 14 2022锐龙版评测
- 外资已跑路?一天狂泻30%!一周抹平一年跌幅后,新东方在线离“天花板”有多远?
- 刘畅:反全球化在经济、金融、供应和关键材料四个维度发生影响
- 北京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 泸州老窖重回前三难了!营收116亿仅排第五,刘淼的愿望又要落空?
- 湖南省村镇银行协会:维护好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全面遏制非法集资
- 报告显示中国仍是跨国公司全球投资重要目的地,外交部回应
- 注意!这10批次药品不合规 涉小儿感冒颗粒等
- 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有什么变化?
- 地下车库潮湿致业主摔伤残疾,法院判物业承担一半责任
- 市场降温或是让NFT应用走向台前的机会
- 全国多地现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创新高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走强商品全线下挫 黑色暴跌原油油脂走弱
- 江苏交通建设投资增长加快 稳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 美联储“加息大棒”之下,这一次新兴市场竟然跑赢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