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公布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今年以来,中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银行业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公布国务院决策部署,年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经营主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国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银行业绩资产负债稳健增长,公布经营业绩稳中向好。年上
财务效益稳中有进,半年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资产负债总量稳步增长。经营截至6月末,中国集团资产总额28.05万亿元,银行业绩比年初增长4.98%;负债总额25.61万亿元,公布比年初增长5.07%。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贷款类资产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客户存款占比提升1.9个百分点,存款付息率保持稳定。财务效益稳中有升,实现税后利润1,243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6.30%。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91%,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1.62%。净息差为1.76%,比上年提升1个基点;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为25.08%。
担当国有大行责任,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中国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工作部署,制定贯彻中央部署支持实体经济工作方案42条,持续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截至6月末,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比年初新增8,987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增速15.64%,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3,494亿元,增速67%。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3,060.6亿元,增速12.54%;累计新投放金额1.56万亿元,占全部对公累计新投放金额的42.4%。积极支持交通物流、零售、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地方债投资稳步增长。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规模排名第二,资产证券化承销排名首位。熊猫债及中国离岸债券承销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第一。托管资产规模达15.36万亿元。
“八大金融”全面提速,“一体两翼”深化协同
中国银行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发挥多渠道融资优势,持续深耕“八大金融”,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科技金融保持良好势头,授信新增1,375亿元,增速15.62%。为超过1.8万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约3,400亿元。科技金融投贷联动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金融影响力逐步增强,境内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73万亿元,支持全球最大单体海上风电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位列2022年上半年彭博全球绿色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首位。发行全球首笔基于更新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境内外合计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承销规模均位居中资同业第一。持续获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名。普惠金融不断增量扩面,普惠金融贷款新增2,235亿元,同比增速41.38%。贷款客户数新增7.7万户。持续升级普惠金融线上产品,随借随还、续贷产品规模实现大幅增长。跨境金融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跨境托管等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稳居同业首位。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36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8%。提供直接服务于进出口的本外币贸易融资3,217亿元,增速41%。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助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落地首批交易,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市场份额超过60%。消费金融为稳市场作出积极贡献,非房消费贷款新增241亿元,增速23.38%。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24亿元。财富金融基础更加雄厚,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突破12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万亿元,境内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投资类金融资产增速均位于四大行前列,投资理财客户数同比增速超过10%。供应链金融呈现新气象,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1.32万亿元,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信贷支持1.06万亿元,优化升级“中银智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发行央企供应链ABS产品规模行业第一。县域金融取得新进展,研发“农机贷”“种业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分别为13%和30%。在6个县域增设机构,县域机构覆盖率提升至62.75%。
全球化优势持续巩固。积极融入和践行“三新一高”,全球化服务网络和业务规模继续保持中资领先,“一行一策”持续完善优化,欧盟IPU区域总部顺利落地,境外机构对集团贡献度逐步企稳回升。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经营公司积极落实集团战略,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行司联动协同成效显著,发挥10个重点地区综合经营协同办公室作用,在科技和绿色投资等领域完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中银理财受托管理日均规模突破1.8万亿元,中银资产累计叙做市场化债转股业务1,884亿元,中银三星人寿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类业务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8%。
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中国银行加快企业级架构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和数据治理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绿洲工程”企业级架构首批次顺利投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15.64%;企业手机银行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44.83%,交易额同比翻倍。丰富线下智能服务生态。智能柜台“长三角智慧政务”场景全面推广,覆盖2,178家网点、4,612台终端设备、482项政务服务,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政务服务异地可办、区域通办。场景建设全面推进。“中银跨境GO”APP注册用户突破230万户,绑卡客户176万户,新获客占比22%;手机银行教育专区访问用户528万户、金融交易客户92万户;体育场景开展冰雪主题活动46场,ERP模式拓展合作企业1,600余家,服务多地开展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成功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完成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试点,数字人民币场景生态主要市场指标保持前列。公益互助养老平台新增注册用户20万户。
风险管控持续深化,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持续健全与集团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架构,优化管理机制,加强风险排查预警和应急处置,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前瞻性显著提高。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272亿元,不良贷款率1.3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3.26%。资本充足率16.99%,保持在合理充足水平。持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主动研判潜在风险,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建立滚动排查机制,组织对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开展排查。稳步推进不良资产化解。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指标保持稳定,外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持续强化内控案防治理,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完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管理机制,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下阶段,中国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担当大行责任,践行“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深化“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银行)
(责任编辑:焦点)
-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赵天舒超过奢侈品教父、LV总裁贝尔纳·阿尔诺,印度“煤老板”阿达尼成全球第三大富豪。8月30日数据显示,印度首富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以净资产1 ...[详细]
-
外汇交易提醒:PPI数据再度助涨美联储加息压力,美元继续攀高
汇通财经APP讯——周五2月17日)亚洲时段,守在近六周高位,目前交投于104.20附近。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周四保持涨势,因美国公布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增幅高于预期,且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暗示美联储将 ...[详细]
-
丧失理想信念,对抗组织审查;与私营企业主勾肩搭背,大搞权钱交易,与他人搞权色交易;私德不正……2月17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40岁的省投资促进局原局长段颖被双开,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杨希南方财经2月17日电,记者获悉,下午国家开发银行召开干部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派,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谭炯同志任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免去欧阳卫民同志的 ...[详细]
-
“保交楼”再迎新政 央行2000亿元无息贷款支持计划正在路上
据《经济日报》周二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将在前期推出的“保交楼”专项借款的基础上,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无息贷款,以鼓励其支持“保交楼”工作。报道称,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 ...[详细]
-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016)“增持”评级,认为其将于下周公布的2023财年中期盈利将符合预期,下半财年合约销售指引将会正面,目标价131港元,将继续受惠于住宅市场复苏。该行提到,集团有健全的资 ...[详细]
-
罗熹不再担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子公司曾要求全员背诵其“金句”
顶端新闻记者 高鑫2月17日,集团官网发布消息,17日下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派,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免去罗熹同志的中国人民保险集 ...[详细]
-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予股份00857)“增持”评级,重申为国内能源板块首选,而天然气价值增长将推动该股获重估,目标价升至5.5港元,以反映更快的燃气投资预期,以及其利润池将于未来5年转移至上游产业。为 ...[详细]
-
旗下保险公司拒不赔付屡遭投诉,复星系“保险+投资”模式恐将落幕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复星系”的国内保险业务运营状况并不佳,且存在大量投诉。此外,所参股的、永安财险等国内知名保险公司,与“复星系”之间也存在关联交易,多次买入“复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后疫情时代,出行需求回暖,民宿平台巨头Airbnb)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更让全球旅游业看到了强势复苏的信号。但咸鱼翻身的背后,是三年来不少人的喜好和习惯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房东和房源更是 ...[详细]